成都版权产业再添新羽翼! “版权+金融”与“藏羌织绣”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成都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0月24日,国家版权局正式公布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其中,版权产业服务类案例“四川省成都市‘版权+金融’助推文创产业发展”和版权国际传播类案例“四川省藏羌织绣绽放国际的版权转化实践”成功入选。据悉,此次全国范围内共遴选出24个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四川省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创新开展藏羌织绣版权转化实践”也成功入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入选第一批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名单的两个案例,既反映了对千百年来绚丽多彩古蜀文化的传承与守护,又展现了成都以金融工具赋能文创企业的创意与智慧。
版权加持,让中国传统民间文艺绽放国际
仅凭手中的一根绣花针,国家级非遗“藏羌织绣”传承人杨华珍就得到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垂青。
杨华珍的藏羌织绣融合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族刺绣”两种国家级非遗技艺——主要以毛、麻、棉和桑蚕丝为原材料进行制作,是千百年来藏族、羌族为适应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不断创新和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图片来源:成都市版权局
杨华珍一直致力于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前我们不了解版权的意义,2014年开始,博物馆启动了藏羌织绣IP授权项目,以版权授权的方式与国际品牌、名人进行合作,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之美。”据杨华珍介绍,当前,博物馆通过健全版权管理制度、建立藏羌织绣数据库和IP授权合作等方式,持续促进版权成果转化,在版权的保护下,借助新兴技术,以传统文化为内核,让民间文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走向更广更远之地。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杨华珍的藏羌织绣已与环球影业、机械手表品牌艾柏斯、华为荣耀、爱马仕、植村秀、星巴克等20多个国内外品牌开展合作。
图片来源:成都市版权局
而杨华珍口中的“博物馆”,是成立于2012年的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由杨华珍本人创建,为四川省版权示范单位。截至目前,博物馆共有自主版权100余项,累计授权费用达到1000多万元。
为保护与促进成都民间文艺版权工作有序发展,长期以来,成都市版权局积极推动民间文艺领域的行业管理、人才保护和版权保护宣传工作。“藏羌织绣绽放国际的版权转化实践”就是成都市版权局推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的重要成果之一。
今年,成都市版权协会、民间文艺代表共同发起了一份成都市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努力营造关注、支持、参与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浓厚氛围,为版权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贡献更多成都力量,让更多的“成都出品”走向世界舞台。
金融撬动,用版权家底助力文创企业“造血”
千年前的成都,首个纸币——“交子”的诞生启迪了纸币演变,为塑造现代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新基因传承至今,正推动成都加速金融创新。
为了唤醒“沉睡”的版权资产,为企业“造血”,成都在全国创新探索版权资产证券化,率先在全国开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先行先试。
什么是ABN?ABN指资产支持票据(Asset-backed Notes),是一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与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不同的是,ABN为注册制,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管负责,审批发行速度快于ABS,这种能够较快落地的融资方式,正好与文创企业资产轻、借款周期短等特点相匹配。
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74.94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市GDP比重11.65%。2024年1—9月,成都全市著作权登记26万余件,其中作品著作权登记14.6万余件。
如此丰厚的版权“家底”,如何转化为文创企业发展的“资本”?
据成都市版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以来,成都市版权局会同主承销商成都银行开展前期调研对接,15家成都优质文创企业对版权ABN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参与意愿强烈。2023年11月,成都版权ABN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正式启动,举行意向合作签约仪式,意向融资1亿元。2023年12月,成都版权ABN完成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进入发行流程。2024年4月,参与底层资产企业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完成。
图片来源:成都市版权局
“‘成都模式’下的版权ABN,能帮助企业突破自身信用局限,增强知识产权资产的流动性,撬动全国资源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发展。”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成都率先在全国开展版权资产支持票据(ABN)产品先行先试,拟发行金额1亿元,并出台版权资产支持票据补贴政策,对实现融资的企业按照实际融资额的2.5%给予补贴。
“版权+金融”模式创新探索,意味着成都正逐步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版权产业链条——从内容创作到价值实现再到资本运作,形成一道良性循环,并进一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成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