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适得其反 损人不利己的保护主义
近期,欧盟就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了投票,结果显示,有5票反对、12票弃权、10票赞成,通过了对原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提案。此举不仅体现了欧盟内部在税收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对欧盟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忽视成员国不同意见的不满情绪。
去年9月,欧委会在未接到产业申请的情况下,由其主动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一举动被批评为滥用单边经贸手段,缺乏事实和法律支撑,与世贸组织规则背道而驰,实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稳定的供应链、高度集中的产业链、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革新、产能扩张和全球市场竞争力。中国作为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对促进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欧盟在调查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预设结论,被质疑违背了其承诺的公正、客观原则,调查结果难以称得上公正合理。尤其在欧方承认未发现中国产品对欧盟汽车制造商造成实际损害的同时,却以所谓的“风险”为由实施贸易保护,这与欧盟倡导的自由贸易理念相悖。
此终裁草案公布后,多国政府及企业表示反对,担心此举将削弱欧盟自身的竞争力,影响到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布局,限制消费者选择,进而阻碍欧洲交通领域的减排进程。
实际上,欧洲汽车业在电动化转型上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企业转型缓慢,而非中国电动汽车带来的竞争。高昂的电动车价格、不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等因素,都制约了欧洲市场的电动车销量增长。
有观点认为,欧盟此举意在促使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建厂,但这种策略显得短视。历史证明,贸易壁垒难以阻挡技术和产品的进步。企业更倾向于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作为投资依据。若欧盟坚持对华加征关税,可能会丧失中国企业的投资,削弱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全球电动车产业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投票已通过,欧盟方面仍有意继续通过谈判解决争议。在此背景下,人们期望欧盟能够与中国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寻找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